News
發布時間:2022/4/20 15:09:14 瀏覽:160
時間:2022-01-26
2021年12月28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組織發布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南》。
“十三五”以來,我國每年都將20余億噸水泥、100多億噸砂石骨料、近10億噸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凝聚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輸送至市場的最終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也因此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最大宗使用的材料和構件部品?;炷僚c水泥制品產業是建材工業重要組成部分,在房屋建筑、橋梁、機場、公路、鐵路和各類工業礦業、軍事國防工程的建設中廣泛使用,不可或缺,是“中國建造”品牌的重要支撐。此外,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也是生態保護、環保利廢、應急搶險等重要領域的社會保障性產業。
近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組織發布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發展指南》),其中多項內容涉及砂石骨料:
《發展指南》在重點工作中,指出發展各種高強和功能性人造輕骨料的材料設計和制備理論。深入研究環保利廢輕骨料原料體系和燒結機理,建立不同輕骨料對各類混凝土的結構和功能性能的影響機理,形成各種結構和功能譜系的輕骨料體系。建立各種新型結構與功能一體化的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品的設計理論,拓展輕骨料混凝土在各類預制裝配式建筑和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領域。研究各類非燒結型環保利廢輕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適用的工程應用場景。
打造行業綠色環保低碳底色。鼓勵企業發展尾礦、建筑固廢再生骨料和輔助型膠凝材料加工產業。
鼓勵資源優勢企業改變單一產品生產銷售模式,通過向上游骨料、礦物摻合料等資源性原材料產業延伸,向下游工程建設設計、施工領域延伸,提高自主配套能力,形成產業鏈一體化生產銷售與工程服務的商業模式,打造行業競爭優勢。
具體表現在:在工藝技術裝備重點研發方面領域,提出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固廢的深度分類、破碎、篩分工藝技術和成套裝備,研究開發利用尾礦與工業固廢制備砂石骨料的深加工精加工生產裝備,提高利廢再生骨料的品質和利用價值。
在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創新領域,提出研究開發高性能聚合物混凝土和砂漿、FRP纖維增強混凝土、混凝土表面防護無機和有機聚合物材料技術,提高混凝土工程結構服役壽命。
研究開發以輕骨料為載體,各種功能材料預組裝技術,提高混凝土對開裂、氯離子滲透、鋼筋銹蝕的自防護能力,發展自感應、自診斷、自防護混凝土技術。
開發結構混凝土用高強度輕骨料,發展高強輕骨料結構混凝土,促進輕骨料混凝土在高層建筑、裝配式建筑、橋梁、土木工程結構、海洋漂浮建筑等工程推廣應用。
在綠色低碳混凝土領域,提出,研究開發低品位原材料、尾礦及其他工業固廢深加工、精加工技術和復配技術,提升固廢在水泥混凝土中作為骨料、性能調節型材料的利用價值。
研究開發利用適宜的工業固廢、尾礦、建筑棄土、城市污泥和工業污泥等制造高強度結構混凝土用輕骨料;開發具有環保、保溫、功能材料載體等功能的輕骨料,及其作為污水過濾材料、保溫墻體、綠植肥料和農藥緩釋載體、混凝土自防護功能材料載體等新型材料。
研究開發可全資源化重復利用的混凝土,包括作為水泥生料、混凝土摻合料、再生骨料等,實現水泥和混凝土原材料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生態混凝土,開發纖維增強和FRP筋增強植生混凝土和混凝土構筑物生態功能化技術,在解決荒漠化、石漠化和河道整治、農田水利建設、建筑綠植化、水環境生態修復等方面開展生態混凝土材料創新、設計創新、應用創新。
砂石骨料企業應以混凝土與水泥發展趨勢為導向,以下游的需求為研發動力,生產更能符合下游應用需求的產品。設備企業也應關注砂石骨料和發展趨勢,從中研發、改進砂石適合砂石企業的設備,掌握發展先機。